如何評判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好壞?
來源: 未知 發(fā)布日期: 2021-10-28 17:14
必源小編認為評判一個技術或黑臭水體治理方案好或者不好,要看它是否體現了因地制宜,是否體現了以控源、截污為核心。
從成因來說,黑臭在水里,根源在岸上,核心在管網,關鍵在排口。黑臭水體治理是水環(huán)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性任務。要從排水口的倒查做起,首先要治理污水直排,做到旱季小雨零排放,是黑臭水體治理的基礎和前提,必須對所有的旱季污水全收集,全處理。其次,對于合流制地區(qū),控制溢流污染也很關鍵。
可以通過源頭雨污分流一部分,同時綜合運用加大截留倍數、修復現狀管網、修建調蓄設施以及源頭低影響開發(fā)等措施,做到中雨大雨少溢流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黑臭水體的治理與海綿城市建設是密不可分的。
此外,該清淤時還是要清淤,不然底泥中的有機污染還會不斷釋放。后,水質保持方案也是必要的,特別是對流動性差的水體。如果氮、磷沒控制好會造成富營養(yǎng)化,很容易生成藻類,這些藻類腐爛后沉入水底造成有機物沉積,會重新導致水體黑臭。
所以,目前選擇污水處理設備時,除了要考慮懸浮物的去除,還要考慮對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。總之,一個好的黑臭水體治理方案應該是因地制宜、控源為本、建管統(tǒng)籌,當然也必須是技術可行,經濟投入可承受。
哪種治理技術、工程措施,能快速有效地達到治理效果?
黑臭水體的治理是沒有捷徑可走的,必須踏踏實實做好截污,做好清淤,做好后期運行維護。目前也有很多被宣傳為能快速治理黑臭水體的技術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每一種技術都有個適用邊界條件,一般來說很難靠一種單獨的技術就能把水體治理好。
現在有不少公司都在做水體的原位生態(tài)凈化技術。這個技術主要適用于污染物負荷比較低的情況,比如控源截污基本完成后,不再排放污染物或少量污染物排放的情況下,這項技術對于進一步改善水質是很有效的,也是很必要的。
但是如果還有污水直排,單純的生態(tài)凈化技術恐怕是不行的。只截污可能還不行,但是不截污是萬萬不行的。必源小編認為總體來說,黑臭水體治理不要總想走捷徑,順序應該是這樣:首先必須踏實做好控源截污,然后是清淤,后是做好水質保持。